http://www.jrlsb.net/Img/2024/12/pc2024123035b0ea7eeaf74303b419e77a280d0880.jpg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景与体验。而当岁月悄然流逝,步入中年的我们,似乎更能体会到那份“世事洞明皆学问,
http://m.jrlsb.net/content/2024-12/18/004948.html

等待处理…

人到中年读苏轼

■ 甘婷

2024年12月18日  浏览量:33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景与体验。而当岁月悄然流逝,步入中年的我们,似乎更能体会到那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深刻含义。此时再读苏轼,不仅是对他诗词歌赋的品味,更是对其人生哲学的一种共鸣与领悟。

记得初识苏轼,是在青涩的学生时代,那时的我对于这位大文豪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中的几首诗和几个故事片段。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尤其是步入中年之后,每当夜深人静之时翻阅苏东坡的作品集,总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这种交流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表面的意思,更多的是通过那些流传千古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生命智慧来触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比如《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年轻时可能只觉得这句话意境优美,但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再去细细品味,则能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着对宇宙无限广阔以及个人渺小无力感之间矛盾统一关系的深刻认识。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面对困难时那种无助而又不甘心放弃的心情;也提醒着我,在浩瀚无垠的人生道路上,保持一颗平常心是多么重要。

还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那句脍炙人口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它不仅仅是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类共同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愿景。随着时间推移,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到异地工作或生活,虽然物理距离拉远了彼此间的关系,但是只要心中有爱,无论相隔多远都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存在。这句话看似平淡,却给了我很大启示——珍惜眼前人,把握当下每一刻相聚的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除了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外,苏轼还有许多反映日常生活点滴的小品文也非常值得一读。例如《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夜晚景象:月光如水洒满庭院,竹影婆娑随风摇曳……简单质朴的语言却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妙绝伦的世界里一般。读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夏天晚上躺在院子里数星星的情景,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干扰视线,只有满天繁星陪伴左右,那份纯粹的快乐至今难以忘怀。

此外,《定风波》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首词作之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里的“穿林打叶声”比喻外界纷扰嘈杂的声音;而“吟啸且徐行”,则是说即使遇到挫折也不应气馁沮丧,反而应该从容不迫地继续前进。这句话教会了我如何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得失成败——不必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评价,只需专注于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总之,每次阅读苏轼的作品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悟和启发。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个拥有丰富人生经验和深邃思想境界的人。通过学习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且以更加豁达乐观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正如他自己所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只要内心平静安宁,那么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心灵栖息之地。

上篇:悦读时光 冬至,母亲种出花朵一样的炊烟
下篇:老人与生活的画卷
分享到

© 2020 今日龙胜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