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骆村,在泗水乡境西南部,距乡人民政府驻地3.2千米。它东接潘内村,南连里茶村,西邻里才村,北靠泗水村,辖云盘、平寨、大塘等6个自然村,有壮、汉、瑶等民族。清乾隆六年(1741)马骆属龙胜厅龙胜司里五塘,1933年为龙胜县大同乡马骆村,1952年属一区里骆村,1969年后分别为泗水公社、日新公社的里骆大队,1984年改为泗水乡马骆村。
平寨,为马骆村民委员会驻地。以壮族为主,韦、莫姓居多,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由韦氏人先到此地安家创业。平寨屯前是清澈流淌的桑江,河岸上林木葱茏,土地平旷。有省道144线从寨中穿过,如今正在修建的龙城高速的高架桥像一条巨龙,从村边跨河而过,雄伟壮观,为山清水秀,物产丰富、风光优美的村屯又添一景。
平寨名字的来历有两个说法。一是它处在一片比较平坦的河岸边而得名。二是在平寨屯的寨边,过去有一个乌龟庙(庙里有一个石头很像一只乌龟而得名)。相传在乌龟庙的旁边,住着一对新婚的夫妇。不久,女人生下一个儿子,是白脸,夫妻俩十分诧异,他们把孩子藏在家里,不许外人看见。一年多后,女人又生下第二个儿子,是个红脸,夫妻俩被这古怪的现象吓懵了。他们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凶多吉少,于是偷偷将两个孩子丢下河里。两年后,女人生下第三个儿子,是个黑脸。这孩子生下后不久,便问他的父母:“我的两个哥哥呢?”夫妇俩只好如实相告:“你的两个哥哥都不在了。”这个孩子听到后,几天不吃不喝便饿死了。夫妻俩伤心欲绝,双双跳河而亡。人们把他们打捞上岸,放在他们居住的房屋内,第二天,尸体竟然不翼而飞,地上只留下一窝蚂蚁。寨上的人觉得这些稀奇罕见的事对寨子十分不利,为了消灾灭难,保佑寨子平安,所以就在这个地方建了一个庙,并把寨子取名平寨,意思是希望寨子平平安安。
平寨,过去称为马骆,因流经寨子外边的河里有两个石头,一个像马,一个像骆,所以取名为马骆。这两个石头突兀于河中间,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为了方便群众流放木头,用炸药将它们炸掉了。平寨河里还有一块像墨盘似的石头,平时水微微浸在“墨盘”中,“墨盘”上搁着一根两米长的石头,好似一支刚刚龙飞凤舞停歇下来的笔,惟妙惟肖。
云盘屯,是马骆村的一个自然屯。在距村委会驻地东南1.5千米的半山上。这里一座山包,山顶上有一块大田,像个圆形的罗盘,每当云雾缥缈的时候,景象十分壮观,故取名为云盘。
大塘屯位于泗水乡马骆村东南4.2千米的山凹里,因这里是一条山沟,四面群山合围,形似一个大窝塘而得名。该屯于清仁宗嘉庆十五年(1810)由潘氏从金坑迁居这里,均为瑶族。大塘屯四面绿水青山,环境清幽。民居木楼整齐有序地沿着溪边和山边排列。晾晒在廊檐下的红瑶妇女服装,把山寨点缀得缤纷夺目,充满了生气。新建的文化楼、戏台和篮球场,为这古老的山寨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在寨边有三棵古老的杉树高高耸立着,杉树旁边,有一座飞山庙,是寨上人信仰之所,每年农历六月初二,村民们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大塘古朴、传统、宁静、秀丽,宛如世外桃源。(文/图:杨海标)
图为马骆村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