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jrlsb.net/Img/2024/10/20241018c0c5f478bdc64bad9c2a1e7031cadb93.jpg
周家村,在泗水乡东北部,距乡人民政府驻地9.6千米。东接江底乡泥塘村,南连龙脊镇小寨村,西邻细门村,北靠马堤乡张家村。辖白面
http://m.jrlsb.net/content/2024-10/09/004754.html

等待处理…

【寻找龙胜最美地名故事】周家:红军岩上迎光明

2024年10月09日  浏览量:22

周家村,在泗水乡东北部,距乡人民政府驻地9.6千米。东接江底乡泥塘村,南连龙脊镇小寨村,西邻细门村,北靠马堤乡张家村。辖白面、岩洲、毛寨等15个自然村。以红瑶族为主,兼有壮、汉等民族。1933年属泗水乡细门村,1947为泗水乡水银村。1952年后为三区水银乡,1958年改大队属马堤公社管辖,1969年始设周家大队,1984年成立周家村。

周家屯,为周家村民委驻地,地处桑江河畔,公路从寨中穿过。有秦、余、李、王、蒙等姓氏。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周氏迁建入住,故称周家屯。

白面,是周家村辖的一个自然村屯,原名“北面”,指位于周家村的北边,后来人们向往“大米白面”的幸福美好生活,故改称为“白面”。白面瑶寨依山而建,座落在半山腰的山窝里,被两条山脉合围,像靠在一把太师椅上。村边有一片参天古树,枝繁叶茂,绿意盎然。村后山峰巍峨,林木苍翠。寨内有清代寨规石碑,有古井、古石板路,寨前有高高耸立的红瑶图腾“红瑶柱”,寨脚有凌空伸展的红军岩。整个寨子环境优美,民风古朴,它是红瑶族文化的典型代表,2007年被定为“中国景观村落”,2013年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红色古寨”,2018年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

1934年12月5日,中央红军红三军团第四师经过白面瑶寨。因为红军到来之前,国民党到处造谣污蔑共产党和红军“共产共妻”“杀人放火”等,加上1933年桂北瑶胞起义刚刚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大家都还心有余悸,所以不明真相的群众都躲到山里去了,只有曾经参加过桂北瑶胞起义的杨进芳、杨进六等人胆子较大,躲藏在寨子下面的一块叫“龙舌岩”的大石头下观察。红军发现后,与他们促膝谈心,耐心地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政治主张。他们看到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终于明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好人,并将消息告诉躲藏在山上的群众,于是大家纷纷回到了家中。第二天,红三军团首长在“龙舌岩”召开了瑶族群众会议,告诉大家红军是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人民的队伍,是坚决保护少数民族群众利益的队伍,并肯定瑶胞起义的斗争精神,鼓励大家继续向反动政权作斗争,同时在“龙舌岩”上写下了“红军绝对保护傜民”“继续斗争,再寻光明”的标语。一些识字的瑶族同胞看到标语后,非常激动。过去瑶族的瑶字都被官府加上侮辱性的反犬旁,如今红军把它变成单人旁的“瑶”,是共产党把瑶胞当人看,这是尊重、平等的体现,于是瑶胞们奔走相告:红军是自己的队伍!并将标语用錾子刻下来永久保留。解放后,瑶胞们为纪念这一段难忘的历史,把“龙舌岩”更名为“红军岩”,并在“红军岩”旁边修建了一座纪念亭,以此纪念红军长征经过瑶寨的光辉历史。

白面瑶寨于1993年开发为民俗旅游村寨。随后,村里积极与县文广旅体局密切合作,建起了一座二层楼的“白面红瑶博物馆”。自此白面瑶寨融少数民族生态景观游览、风俗观赏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一体。红瑶服饰独具特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

除白面外,周家村辖的布尼梯田是个风光优美的旅游景点,它由岩洲、毛寨、李家三个寨子组成。岩洲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由王氏人迁建,以王姓瑶族为主,因居住在沟溪边,这里石头遍地,取名岩洲。毛寨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王氏人迁建,以瑶族居多,“毛”是瑶语中小的意思,指寨子不大。李家于1932年由灵川县迁入,为瑶族、汉族杂居,以李姓居多。岩洲、李家、毛寨以民族风情和梯田闻名,已入选广西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这里梯田从山脚至半山腰的村寨边,层层叠叠,充满了音乐般的韵律,从不同角度看都有不同的美感,瑶语中的“布尼梯田”,意思就是美丽的梯田。近几年有企业依托这里的美丽风景与农户共同进行旅游开发,修建了直通山上的缆车,并在梯田里种上了格桑花、醉蝶花和菊花,每当花儿开放,漫山遍野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层层叠叠,美不胜收,因梯田都在高高的山上,犹如空中的花园。当你乘坐缆车穿云破雾居高临下,溪流、花海、木楼尽收眼底,缥缈如仙境,令人心旷神怡。(文:杨海标 图:县委宣传部 石天妍)

图为周家村白面瑶寨红军岩。

上篇:没有了
下篇:龙胜税务:“三专式”服务 发挥税收职能优势 促进民族团结
分享到

© 2020 今日龙胜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