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jrlsb.net/Img/2023/9/20230922c00eb7d3d81146cc816e29d307fd50db.jpg
龙坪村为平等镇行政村,位于平等镇中部,距镇政府2.5公里。东接平熬村,南连平等村,西邻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原传素乡,北靠半河
http://m.jrlsb.net/content/2023-09/20/003973.html

等待处理…

【寻找龙胜最美地名故事】龙坪:永远的红军楼

2023年09月20日  浏览量:870

龙坪村为平等镇行政村,位于平等镇中部,距镇政府2.5公里。东接平熬村,南连平等村,西邻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原传素乡,北靠半河村,总面积11.6平方公里,村民委员会驻龙坪寨。

何谓龙坪?因山形似龙,故名。村边土地肥沃,田园宽阔,蒙洞河与平熬河在龙坪寨头汇合。天云山、龙山、传素山将村寨和稻田围成山环水绕之势。远眺,这里的山山水水汇集成一村两水三山四季景的美丽画卷。古人说:“龙坪侗寨聚三龙,村寨龙头伏塘中,寨前羊龙常戏水,寨尾回龙绕村庄。”

河水流过寨前的“龙口”,淘出一个深塘。传说有一条“羊龙”盘踞其间,故名“羊龙塘”。塘边上长着十株参天大树,人们谓之“龙唇须”。村子后面也长着无数株古树,是谓“龙颈须”。这样,一个龙头的形象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龙头”上是一个足有半平方公里的缓坡,村民们就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上面。龙平因此得名,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龙平在一些公函往来中,不经意写成了“龙坪”,以后这个“龙坪”就约定成俗了。

龙坪是一个古侗寨。现在寨子的中心广场,是过去的“款坪”,款坪是古代侗族社会款约制度管理的产物。这里还置有“寨心石”,四面铺上石板而成。杨姓和吴姓是龙坪寨的两大姓氏,过去各建鼓楼、戏台。寨子的西端建有飞山庙,而作为古侗寨的标志,这里还有一个土丘式的萨坛,象征着侗族的根脉。2017年,龙坪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清乾隆六年(1741)以后,龙坪为独车汛龙坪塘,1912年属于龙胜县北团,1917年属下北区,1933年起为平等乡龙坪村,1947年属镇北乡,1949年属北区。1952年起属四区,1958年起为平等公社龙坪大队,1984年改为龙坪村。

在龙坪所有变更的时间节点中,1934年12月10日永远难忘。那一天,龙坪历经“凤凰涅槃”,经受了中国革命血与火的洗礼。龙坪因为那一天被光荣地载入史册,成为一方红色的热土。

那一天,中央红军一支部队长征经过龙坪,并在此宿营。晚上,突然满天通红,火花纷飞,从梦中惊醒的红军将士奋不顾身地救火。为了切断蔓延的火路,他们抢占了龙坪寨的制高点,把矗立在这里的杨氏鼓楼从大火中救了出来,从而保住了寨子另一边100多栋木楼的安全。与此同时,红军抓住了纵火的狗特务,揭穿了白匪企图栽脏红军,挑拨军民关系的罪恶阴谋。古老的飞山庙成为审问狗特务的“审敌堂”。这就是众多革命回忆录中提到的“龙坪之火”。

重获新生的鼓楼成了红军宣传革命主张的讲坛。第二天一早,红军就在红军楼前遍地瓦砾和焦木的屋场上,召开群众大会公审白匪特务,并从红军有限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银元救济灾民。当灾民用颤抖的手从红军受伤的手上接过银元时,湿润的眼睛洒下激动的泪水。寨边的千年银杏成了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寨尾的龙坪风雨桥则成了龙坪人依依惜别红军的感恩桥。过后,龙坪人才知道,那一夜住在龙坪的正是毛主席所在的中央红军一纵队,指挥红军奋力救火的正是周恩来同志!连一杯侗家的油茶也来不及喝,红军又匆匆上路了。龙坪人只好把红军救下的杨氏鼓楼当作红军的化身,把它改名为“红军楼”,用深情的侗歌表达对红军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

“听我唱支琵琶歌,不是随意编造给马添角。千山树木望春暖,庄稼只想下肥多。中国革命靠共产党来领导,打败蒋家王朝红色江山人民坐。难忘1934年腊月红军长征从龙坪过,为挑拨军民关系白匪特务来放火。幸亏红军将士奋不顾身来扑救,浴火重生红军楼变得更巍峨。红军恩泽像甘露,点点滴滴润心窝。侗家感恩的情怀永不变,化作冲天干劲把更幸福的日子来开拓……”

龙坪红军楼现为龙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楼与审敌堂一起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今寨子南边树起了一座红军旗帜造型的巨型雕塑,雕塑的后面紧连着红军楼广场,它们是龙坪寨新的红色地标。歌唱红军的侗歌唱得更亮丽更押韵更动情了。历史的风云被唱成今天乡村振兴的主旋律。龙坪人唱出了感奋,唱出了理想,也唱出了责任。它们轰鸣在龙坪人新长征的号子声里,铿锵在庆祝文明村挂匾的锣鼓声里,萦绕在所有节庆的琅琅笑声里。这歌声,沉凝到一代代人的心灵深处,播扬到五湖四海。(作者系 李庆崇)

上篇:没有了
下篇:【寻找龙胜最美地名故事】东升:升腾红色的希望
分享到

© 2020 今日龙胜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