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jrlsb.net/Img/2025/1/pc20250106e4c943a0051241339dba5e8701ba7349.jpg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文章《一间自己的房间》中这样写道:“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然而,
http://m.jrlsb.net/content/2024-12/25/004963.html

等待处理…

书是一间房

■ 小林子

2024年12月25日  浏览量:26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文章《一间自己的房间》中这样写道:“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然而,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说的这间房,我想并非只是一个物理的空间,更是一个心灵的栖息地,是思想与情感自由飞翔的天地。而于我来说,书就如一间房子,我住在里面,时间瞬间变得缓慢而宁静了,空间也变得广阔无垠了。每一页书都是这间房的一扇窗,透过它,我得以窥见不同的世界,体验异样的人生。

清晨醒来,我习惯性地推开中国古代国学经典这扇窗,于是,《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如晨风般轻轻吹来,那么柔和,那么清凉,就像是我哲学思想的源泉,也是我人生智慧的宝库。《论语》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常学不断,方能内心充实。而《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让我明白了,了解自己方能明辨是非,心有定见。在这些古籍的引领下,我仿佛穿越时空来到春秋战国年代,与先贤对话,聆听他们的教诲,心灵得以滋养,思想得以升华。

当吃过早餐后,整个人变得精神了,此时,心灵也需要充饥,于是书籍便成了充饥的粮食。所以,走进我的书房,翻开一本外国经典小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的热情、皮埃尔的沉思,每一个人物都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读者自己的灵魂。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则是另一番风景,卡西莫多的面容虽丑,心灵却美,他的故事教会我们不以貌取人,学会尊重每一个生命……读着这些作品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些作品以宏大的叙事构建了一个个虚构的世界,让我们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体验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感受历史的沧桑巨变。

时间过得很快,伸个懒腰的刹那已是午后,此时看些农学、医学、科普等专业书籍可以调节内心的烦躁。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卡尔·萨根的《宇宙》……这些书籍虽不如文学作品那般情感充沛,却以严谨的态度拓宽了我们的知识边界,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知识的力量在于它让我们保持谦逊,不断探索未知。

傍晚时分,吃罢晚饭,拿着一本诗集来到院子的那棵老槐树下大声读诗不失为一种雅趣。《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它们穿越时空,触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弦。

月亮东升,躺在床上,于是,随手翻开一本散文集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龙应台的《目送》、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如母亲温柔的手的轻抚,让我一天的劳累就此烟消云散,美梦从此开始。

在这间由书构成的房间里,我们可以是孤独的旅行者,也可以是深刻的思想家。书籍不仅赋予了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赋予了我们梦想和勇气,让我们在现实的纷扰中找到自我,坚守初心。正如伍尔夫所言,女人需要一间自己的房间来写作,而每个人,何尝不需要这样一间心灵的房间呢?在这间房里,没有束缚,只有自由;没有偏见,只有理解。书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也是最智慧的导师,它们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宽广的人生之路。

上篇:悦读时光 古人过元旦
下篇:雪中游秦岭
分享到

© 2020 今日龙胜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