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金石
寒风凛冽的冬日,万物似乎都沉睡在一片寂静之中。然而,在这个季节里,总会有一种浓浓的味道扑鼻而来,那味道能唤醒我所有的记忆和温暖,那就是母亲制作的腊味。
儿时住在乡下,每当这个时节,家家户户的屋子里都会飘出一阵阵浓浓的腊肉、腊鱼和腊肠等的香气,这不仅仅是一种食物的味道,更是一种家的味道,是爱的象征。
记得小时候,每当进入冬季,我的母亲就会开始忙着做各种各样的腊味。首先,她会提前挑选好精细新鲜的五花肉,用特制的香料腌制,然后挂在院子里的竹竿上晾晒。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照射在那些腊肉上,金黄色的肉皮在阳光下闪着油光,晶莹透亮的油也顺着肉的边缘慢慢流下来,一阵风吹来,还会散发出浓浓的诱人的香味。那时,我总是忍不住偷偷摸摸地去摸一下,然后被母亲看见后轻轻拍开我的手:“别急,还没好呢。”
制作腊味的过程是繁琐而漫长的。首先要将选好的肉切成合适的长条块状,然后用盐、糖、酒、酱油等调料腌制数天,让肉质充分吸收香料的味道。接着,将腌好的肉挂在通风的地方,让它自然风干。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最终的口感。母亲总是能够在这些细节上做到尽善尽美,她的腊味总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除了腊肉,母亲还会制作腊鱼、腊肠、腊鸡、腊鸭……腊鱼是用新鲜的草鱼或者鲤鱼,去掉内脏后清洗干净,再用同样的方法腌制和晾晒。腊鱼的皮薄如纸,鱼肉紧实而有弹性,吃起来既有鱼肉的鲜美,又有腊味的独特风味。至于腊肠,则是用猪肉绞碎后加入各种调料拌匀,灌入洗净的猪肠衣中,再经过同样的晾晒过程。腊肠切片后,红白相间,香气扑鼻,是过年时餐桌上的必备佳肴。
冬天的夜晚总是特别长,但有了母亲的腊味,寒冷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难熬。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听着外面北风呼啸,看着火光跳跃,品尝着母亲亲手制作的腊味,那种温馨和谐的氛围是任何语言都难以形容的。母亲总是笑着看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偶尔还会夹一块到我们的碗里,叮嘱我们:“你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定要多吃一点。”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也已离开故乡来到一个繁花的城市工作生活多年。城市的冬天虽然依旧寒冷,但却少了那份家的温暖和母亲的腊味。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想起那些挂在院子里随风摇曳的腊肉、腊鱼、腊肠……我知道,无论走到哪里,那份味道永远是我心中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
如今,我已经学会了制作母亲的腊味。每当冬天来临,我也会像母亲一样精心挑选材料,仔细腌制,耐心等待。虽然我的手艺还无法与母亲相比,但每次品尝自己制作的腊味时,我总会想起母亲,想起她对我那浓浓的爱。也许这就是传承的意义吧——不仅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情感和记忆的延续。
冬天的风依旧凛冽,但只要心中有爱,有家的味道,就有无尽的温暖和力量。母亲的腊味,它是家的符号,是爱的载体,是我永远的牵挂和回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传承这份传统,让这份味道代代相传,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母爱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