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乡龙甸村位于江底河中游,泗水乡东北部,距乡人民政府驻地3.7千米。东接细门村, 南连潘内村,西邻泗水村,北靠马堤乡马堤村。辖里排、黄坪等18个自然屯。有壮、瑶、汉等民族。
龙甸,为清乾隆六年(1741)龙胜厅龙甸汛的驻地。1933年称为河口村,属龙胜县泗水乡。1952年改设河口乡,属龙胜县第三区。1958年属马堤公社河口大队。1969年归属泗水公社。1984年改为泗水乡河口村。2016年3月改为龙甸村。
龙甸名字的来历有两个说法。一是寨子的后山像一条龙,龙尾就是寨子所在的地方,所以取名龙甸。二是传说村子附近的河里有一个很深的水潭,潭底连着地下龙宫,里面住着一条龙,天旱的时候龙出来布施雨水,为农田解除旱情。涨大水的时候龙又将水吸走,使两岸田地免受灾害。人们为感谢龙的恩德,于是将这里称为“龙殿”,因为殿字笔画比较多,便将“殿”改为“甸”字。
紧邻龙甸旁边的寨子称为八滩,名字是因从泗水到细门这一河段有八个滩而得名,曾经有一段时间村部设在八滩,故称为八滩村。
里排屯,属龙甸村。其名字别有情趣,一是说寨子并排分布在两条像鲤鱼似的山脉上,所以叫里排。二是相传以前寨子面前这条河中鲤鱼多,天气晴朗的时候,鲤鱼成群成排地在河里游动,景象十分壮观,因而取名“鲤排”,后为方便书写,简化为里排。里排壮寨地势较平缓,各家各户之间保持着一定的空间距离,所以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有枇杷、杨梅等果树,木楼就被一棵棵生机盎然的果树掩映着,环境清新幽静,十分怡人。寨子后山绝壁成峰,山脚下有一寺院叫东莲觉寺,每天香客络绎,梵音袅袅。里排屯的侯日孟一家,是民族团结的典范家庭,全家11口人,分属壮、苗、瑶、侗、汉5个民族,就像五个和谐的音符,弹奏着民族团结的乐曲。他们四世同堂,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美满,2014年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里排屯与八滩屯相距1.5千米,是红军长征途经龙胜时马堤河口阻击战的前沿阵地。1934年12月8日至9日,红三军团第四、五师为掩护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渡过八滩河,在里排至八滩一带阻击国民党桂系的追击部队,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红军以伤亡数十人的代价,有效地牵制和阻止了桂军的追击,使红军顺利渡过八滩河。红军的英勇事迹一直在这里流传,红军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励着人们。
里排壮寨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加上红色历史在这里浓墨重彩地书写难以忘怀的篇章,又地处龙胜温泉黄金旅游线上,因而吸引了许多游客在这里停下脚步,使它成为龙胜县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的先行者和示范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村里兴建了戏台,村民自编自演的民族特色歌舞让游客兴味盎然,农家乐餐馆应运而生,土特产长廊摊位一字排开,当黄澄澄的枇杷、鲜红的杨梅上市,前来抢购的客商络绎不绝。如今村民们的生活就像鲤鱼跳龙门,日子越过越甜美。
黄平屯,相传因这里河滩上长满芦苇,秋后一片黄色,且河岸上地势较平缓,故取名黄平(坪)。黄平寨依山傍水,清澈的江底河像一条长龙沿着寨边盘绕而过,碧波荡漾。一座铁索桥飞架河上,晃荡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也晃荡着悠悠岁月和美好的生活时光。
(文/图:杨海标)
图为龙甸村黄坪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