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泉村位于瓢里镇南端,东接龙胜镇都坪村,南连三门镇交其村,西邻三江侗族自治县东坪村,北靠六漫村。辖界口(村民委员会驻地)、江洞、新建、陇棉、田头、六界等16个自然村屯。过去民间统称界泉为“官泉六界”,官泉是界泉村上半片8个自然村屯的总称谓,六界为一个自然村屯。
“界泉”的村名从六界与官泉各取一字连缀而成。在其自然村屯中,江洞屯和新建屯建寨的时间最短。江洞意为江边田垌上的寨子,是20世纪60年代平等一带的移民所建,新建也是那时候建起的下乡知青点。界口屯即位于界泉河汇入三门河处的村子。除此之外,界泉古老的自然村屯大多为壮语的村名。保江屯的“保”为壮语螃蟹之谐音,寨子地形如螃蟹,又处在三门河江边,故名。保江屯曾是瓢里镇最早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陇棉屯为种棉花的山寨,种棉是从前男耕女织生产形态的写照。六界屯,从这里的地形地貌得名。这寨子远看像一支六个音孔的笛子横亘在青山绿水间,演奏着对春华秋实的美好憧憬。拿培屯的地名来自一个历史事件。传说当年这里一个地主强占穷人的水田,乡亲们团结一致据理力争,斗输了地主,让他不得不将强占的水田退给原主。拿培为壮语,拿为田,培是赔的谐音。平寨是建在山脚地坪上的村寨。同社屯,其壮音为同霞,是过去附近四个村子共建一座社庙的地方。坡寨,即建在山坡上的寨子。交雨屯,壮语,为建在溪流源头的寨子。暗寨屯,指林木遮蔽而光照不足的地方。界元屯意为建在界顶的村屯。因为有几条小界(小山梁)从这里分出,含有源头和元首之意。坡社屯,意为寨子建在有社庙的山坡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流传,说坡社后面有一座阁福山,山上有一口池塘,那是神仙光顾的地方。有一天寨上一个铁匠上山去砍柴,碰见七个人在池塘边下棋,其博弈久久难见分晓。铁匠看得入迷,忘了砍柴,直到下棋人飘然而去,他才回过神来,当他回到家里,原来已经过去了好几年。至今,池塘边仙人下棋的石板上,那棋盘还隐约可见。
壮族是界泉村的主体民族,另外还有侗族和汉族。界泉民风淳朴,习俗文化古朴浓郁。这里的壮家过农历七月十四像过春节一样隆重,从七月十三到七月十五足足过三天。为了过节,出嫁的姑娘要带着姑爷回到娘家来,而自家的媳妇则带着丈夫回到她的娘家去。这里还兴过秋社,举行社日祭祀活动。界泉村还流传壮歌和六甲歌,这里的唢呐套曲为区(省)级非遗项目。妇女刺绣手工精湛,做花布鞋、花背带,琳琅满目。
界泉一直是龙胜茶油的重要产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界泉人带头造林种果,一度成为全县造林灭荒大决战的榜样。如今,林木成为界泉村的主打产品,户均种杉树60亩以上,多的上百亩。柑桔园、罗汉果园、茶园、猕猴桃园联袂而来,生机勃勃。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群山林涛滚滚,声籁壮阔,到处可见的飞瀑流泉在演奏界泉的山魂水韵。这是一支带着壮腔的绿色之歌,悦耳动听,萦绕不绝。(文:黄钟警 图:自治县委宣传部)
图为界泉村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