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jrlsb.net/Img/2024/11/pc20241129033a737f35604bccb17cd7b4031ddb1e.jpg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推进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是乡村的
http://m.jrlsb.net/content/2024-11/06/004815.html

等待处理…

瓢里镇: 党建领航绘就乡村振兴壮美图景

2024年11月06日  浏览量:111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推进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是乡村的核心灵魂,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力量,坚持党建引领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必要举措,更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瓢里镇坚持以党建领航乡村振兴,立足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乡村治理等方面全面发展,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以特色产业为突破,

以乡村旅游为支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着力促进一二三产大融合,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富春山居图”。2023年瓢里镇荣获自治区第二批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乡镇;2024年瓢里镇荣获自治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四项行动”先进集体。

一、下好党建领航“先手棋”,夯实组织振兴“主阵地”

瓢里镇紧紧围绕党建引领组织振兴,坚持强化基层党建与提升组织力量“强基固本”。抓班子带队伍,强化担当作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按照党委班子成员分工,细化拆解党建工作任务,明确各班子成员对分管领域的党建工作责任,建立班子抓基层党建清单考核机制,量化56项加减分情形,落实日常考核加分清单和扣分清单,形成“党委抓、书记抓、层层抓”的党建工作格局,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过硬过实。抓培训促提升,提高综合素质。持续贯彻落实好《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通过学习“赋能”,积分“比学”,带头“兴业”等方式,实施村(社区)党员干部能力提升培训计划,组织村“两委”干部参加市、县培训136人次。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11支,采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深入村屯一线传授专业理论、传播工作经验、科普政策法规,形成以培促能、以学促干的良好学习氛围,不断增强党员队伍能力素质。抓支部提质量,建强战斗堡垒。对标对表提升基层党建“五基三化”质量任务清单,落实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党(总)支部抓基层党建责任制度,实行“每周一提醒、每月一督查、每季一拉练”的“三个一”工作机制,集中精力推进提升年6大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目前,全镇已获自治区命名的农村星级村(社区)党组织10个,占比91%,推动农村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挥好党建领航“指挥棒”,趟出产业振兴“致富路”

瓢里镇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坚持强化基层党建与促进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以“党建覆盖”为统揽,打造特色农业“金字招牌”。按照“一村一业”的思路做好10个行政村产业规划和项目策划,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形成“乡村旅游+特色种植+生态加工”的产业链。利用生态乡镇的水运文化、田园风光、壮乡风情等条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耕体验、亲子采摘等新兴业态,深入挖掘各村新资源、新特色和新风情,找准产业兴旺的“金钥匙”,让农业就地增值。以“产业联营”为抓手,助推群众增收“蝶变升级”。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创新“上下延伸、横向联动”产业合作共营模式,联创联建打造共富体,提升品牌产业影响力,形成各成员村联动发展、互利共赢格局。比如,上塘、大云两村抱团致富发展形成了“科研机构+村集体+合作社+公司+第一书记+专家+农户”七联共体的发展模式,推进黄精、玉竹等林下药材种植110亩,达产后预计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梅洞、思陇两村以高山茶叶为抓手抱团发展,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茶叶种植2000多亩,持续丰富沿线茶文旅要素节点,打造出6个“茶美村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拓宽增收渠道,实现村集体、村民、企业三方共赢。(下接二版)

三、立好党建领航“风向标”,巧绘人才振兴“雁阵图”

瓢里镇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人才振兴,坚持强化基层党建与汇聚人才合力“培能提质”。实施“头雁领航”工程,提升班子战斗力。配强村“两委”队伍,注重从致富能手、创业能人、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村干部,强化村“两委”班子责任落实,聚焦基层党建、乡村治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内容进行全员轮训,提高依法治村和履职能力,建立工作表现“正负两清单”,扎实推进党建月例会、“擂台比武”等方式,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换届以来,组织全镇村“两委”班子成员上台讲规划、谈思路、话蓝图126人次,抓基层党建担当意识进一步增强。实施“强雁带动”工程,提高履职执行力。坚持镇党委班子成员联系村、村“两委”成员联系村民小组、普通党员联系农户的“三联”行动,实现村村有指导,户户有联通的党组织全覆盖的履职格局,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两委”班子成员年度领办任务136项,兴办民生实事215件,带头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361场次,获得党员群众一致好评。实施“雏雁培育”工程,增强人才驱动力。全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传帮带”制度,坚持本地挖掘与回引人才相结合,注重发展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文化传人等优秀人才为入党积极分子,充实后备干部档案信息库队伍力量。实施农民生产技能提升培训计划,联合后援帮扶单位广西植物研究所开展猕猴桃、百香果、罗汉果等种植技能培训,加强本土人才“厚土培植”,组织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到乡村振兴示范点观摩学习386人次,解决产业发展难题128个,培育出田间地头“土秀才”、产业基地“土专家”、乡村振兴“排头兵”216名,为乡村振兴赋予人才动能。

四、建好党建领航“蓄能池”,演绎文化振兴“协奏曲”

瓢里镇紧紧围绕党建引领文化振兴,坚持强化基层党建与塑造文化之魂“互联互动”。以文培“根”,厚植本土文化底蕴。结合实际,制定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点面结合、传承经典”的党建助力文化振兴体系,把文化保护工作列入党建年度绩效考核方案,建立以村“两委”开展文化保护为主体的“年度+平时+专项”考核的评价方式,加大文化整合力度,对“六甲歌”“瓢里鱼生”“壮绣”等16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策划包装”和保护传承工作,进一步增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文育“德”,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寨老为主体,培育出一支具有模范引领作用的乡贤榜样,将“三鱼共首”“打背工”等民族特色文化嵌入村风民俗中,深化教育引导,常态化开展“两不愁三保障”走访调研和敬老爱老、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评选出年度“好婆婆”“好媳妇”18个,“乡村建设模范户”10户,发挥先进典型在文化振兴中的带头、引领作用。以文塑“旅”,拓展文化产业链条。依托“六曲领航·漫话水乡”党建品牌,深入挖掘“壮族文化+客家文化”,利用品牌效应促进文旅振兴,将六漫村打造成一个集休闲旅游、文化体验、户外运动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2023年六漫村荣获“自治区第二批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村”“第四批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等荣誉称号,全年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让群众吃上了旅游饭,享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发展红利。

五、用好党建领航“助推器”,擦亮生态振兴“新名片”

瓢里镇紧紧围绕党建引领生态振兴,坚持强化基层党建与优化生态环境“齐抓共治”。坚持绿色为本,打造生态共融共享。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支部领建、领导联建、党群共建,充分发挥党组织主体作用,创新建立林长制、田长制、河长制等“多长合一”综合监管新模式,整合生态护林员、巡河员、巡田员等工作职能,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交州村国控断面水质取样综合指数在全市14个国控断面中排名第一。坚持基础为要,激发基建动力动能。用好用活年度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办好办优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民生实事,明确“基层书记项目长制”,实施一批公路项目路面工程,改扩一批便民服务中心,新建一批停车场、休闲亭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在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动下,充分发挥群众内生动力,义务投工投劳3.6万人次,拓宽改造13公里农村公路,安装路灯1000多盏。坚持还原为重,勾勒乡村宜美宜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工作思路,坚持不搞“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不搞“一建了之”的“三不”理念,实现了“民居特色化、门前花草化、道路整洁化、设施便捷化、处处诗意化”的“一村一品”景致。累计清理村庄垃圾882吨、打造微菜园、微果园177个,拆除乱搭乱盖635处,乡村颜值不断提升。2023年孟化、界泉等4个村获得自治区卫生村,瓢里镇获评自治区卫生镇并列入2022-2024周期拟命名的国家卫生乡镇名单。

六、打好党建领航“组合拳”,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瓢里镇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坚持强化基层党建与提升乡村治理“融合结合”。强化制度保障,完善工作机制。镇党委认真研究制定了《瓢里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方案》《瓢里镇乡村治理工作考核办法》等一揽子制度,明确目标和责任,把乡村治理一系列工作纳入全镇年度工作计划,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乡村治理领导小组,形成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包管片区、机关干部包村、村两委干部包户的力量下沉工作格局,全面抓牢抓实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主动权。建好两支队伍,发挥能动作用。建好包村干部队伍,构建“1+1”帮带包联机制,实现乡镇干部包村联户100%覆盖,采取“周联月访”的方式,构筑“乡镇+包村干部+党组织书记”工作团队,确保乡镇干部联系村屯知实情、出实招。建好网格管理队伍,创新“网格+”机制,全镇126名网格员化身宣传员、巡查员、信息员、安全员“四大员”,实施周例会制度,强化村情民意、矛盾纠纷重点人员稳控等情况的分析研判,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水平。推进“五治融合”,实现共建共享。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融合为抓手,依托“四个一”治理工作体系(即党建引领“一盘棋”、多长合一“一股绳”、智慧管理“一张屏”、综治管理“一张网”),利用“网格管理智慧平台”“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开展社会治理,使各类6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2023年上塘村获评自治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六漫村荣获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作者系中共龙胜各族自治县瓢里镇委员会书记、四级调研员 胡秋菊)

上篇:龙胜召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推进会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今日龙胜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