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日,“可爱的中国”论坛在桂林召开,我听闻方志敏烈士的女儿方梅等老前辈和许多红军后代到桂林参加论坛,我们特别希望红军后代们能踏上他们先辈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土地上看看,果不其然,朱德总司令的文书,百岁的袁存建老红军就在其中,老红军被邀请到龙胜后,成为红军长征过龙胜85周年后第一个回到龙胜的老红军,我们万分尊重和敬仰,巧合的是85年后的12月4日,100岁的袁老先生来到龙坪村,回到当年朱总司令居住的房子,老先生依稀记得当年的茅草屋,他感慨地说,茅草屋没有了,变成砖房了,石板路还在,楼还在…我搀扶着老红军登上红军楼,在楼里等候的乡亲们啊,激动地为老红军送上鞋垫、绣带和布鞋,说“包啊(哥哥啊),呐能骂啦(您终于回来啦)”。我陪在老红军身边,自然而然当上了翻译,老红军被着乡亲们的热情感动,挥豪落笔,写下“鼓楼情深”字幅送给群众,表达红军对群众,群众对红军的感情;当年湘江战役最后一场阻击战“石村河口阻击战”战场附近的乡亲们听说有老红军回到龙胜,一定要邀请老红军到江口村(石村)做客,2019年,江口村老百姓自筹200多万元用两年时间自建了桂北最高的一座鼓楼,目的是为纪念河口阻击战中牺牲的红军将士和红军在江口村的历史,他们希望老红军能见证乡亲们的情怀,老红军听到以后很感动,亲临江口村祭奠牺牲在江口的红军,当即为乡亲们的鼓楼取名为“江口红军鼓楼”。如今,江口村的红色文化结合文旅产业传承弘扬,让来到江口村接受红色教育的每一个人都记住这段刻骨铭心的长征历史故事!
是的,石板路还在,楼还在,感念红军的乡亲们一直都在,那棵银杏树依然还在,她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在等待,像我们的乡亲们在等待红军战士归来一样;她又仿佛如同当年的红军战士,不惧风险威武不屈,坚定地守护我们和谐安宁的家园。我仰望着高大的银杏树,轻抚树洞中那一丛丛茂盛的竹子,真的很欣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一直遵循红军留下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创造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奇迹;我也惊叹于大自然生命景象的巧合,巧合于这段历史的寓意,任何有生命的事物都有她存在的坚强,存在的象征,这树和这竹,难道不就像是红军与我们人民群众的鱼水情吗?她们紧紧相依,和谐共生,谁也不离开谁,如同今天,我们的党和人民心连心血浓于水的情一样真实!
谨以此文纪念红军长征过龙胜90周年!
审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