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小美(化名)才4个多月大,出生3个月时就开始咳嗽,一开始只是咳几下,妈妈以为是普通感冒,没想到越咳越厉害,一咳就停不下来。止咳糖浆吃了、雾化也做了,就是不见好,且越发加重。在本地医院诊断“肺炎”,住院输液了十几天,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随后到市级医院住院,经进一步病原学检查,百日咳杆菌鲍特菌呈阳性,先后予口服阿奇霉素等治疗后,其病情缓解出院。)
今年,我国多地百日咳的病例明显增多,部分婴儿甚至发展成重症百日咳,严重威胁他们的健康,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百日咳备受关注。那么什么是百日咳、如何传播?如何预防和治疗?针对公众关心的热点,我们就来揭开百日咳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疾病。
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病程较长,可持续2-3个月,故称“百日咳”。
百日咳的潜伏期为5—21天,一般为7—14天。患者、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到病后卡他期2-3周内传染性最强。百日咳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这个病大人小孩均普遍易感,尤其是婴幼儿。
百日咳有哪些症状
百日咳的发病分为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卡他期表现为流涕、打喷嚏、流泪、咽痛、阵发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以无发热,或病初有一过性发热。该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可持续一到两周。
痉咳期则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反复多次,直至咳出黏痰,特点是白天症状轻而夜晚加重。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影响睡眠。痉咳次数随病情发展而增多。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咳嗽后常会引起发绀、呼吸暂停、惊厥、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此期一般持续2—6周,也可长达两个月以上。
到了恢复期,痉挛性咳嗽逐渐缓解,咳嗽强度减弱,发作次数减少,鸡鸣样吼声逐渐消失,阵发性痉咳症状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百日咳并发症以肺炎最常见,可原发于百日咳,也可继发于其他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或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百日咳的治疗
如果您的孩子具有以下任一项,应怀疑是否得了百日咳:咳嗽呈阵发性痉挛性咳,病程≥两周;婴儿有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窒息、紫绀和心动过缓等症状,或有间歇的阵发性咳嗽,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大龄儿童、青少年持续2周以上咳嗽,不伴发热,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怀疑得了百日咳的孩子应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诊治,包括进行百日咳病原学检查来确诊。
治疗上首先要按呼吸道传染病进行隔离。一般治疗有给予营养丰富、 易于消化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及钙剂。痉挛性咳嗽严重的婴儿可进行鼻饲喂养,避免误吸。有发绀缺氧者要进行相关氧疗,同时做好气道护理,预防窒息。其次,要针对百日咳的病原进行治疗。百日咳的抗菌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等。
百日咳的治疗应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包括如何选择药物、药物剂量、疗程及用药期间注意肾损伤、结晶尿、皮疹等不良反应。
如何有效预防百日咳
一疫苗接种是主要的预防措施。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降低婴幼儿发生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要求,适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
二是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是预防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特别是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
三是及时就诊。特别是婴幼儿出现持续性咳嗽等疑似症状后应及时就诊,通过及时规范治疗,降低疫情传播及重症的风险。
四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注意合理作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只要我们正确认识百日咳并掌握以上防控要点,就能有效预防感染、降低该疾病的危害。(作者系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石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