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jrlsb.net/Img/2024/4/20240430c6a3e7c8aef2437cbbd8843ba60e97f9.jpg
瓢里村是今天瓢里镇镇政府的所在地,它的地名从这里地形地貌获得。顺着桑江流水而下,狭长的河谷蜿蜒到这里豁然开阔,两岸夹峙的
http://m.jrlsb.net/content/2024-04/24/004399.html

等待处理…

【寻找龙胜最美地名故事】瓢里:曾经龙胜的小上海

2024年04月24日  浏览量:229

瓢里村是今天瓢里镇镇政府的所在地,它的地名从这里地形地貌获得。顺着桑江流水而下,狭长的河谷蜿蜒到这里豁然开阔,两岸夹峙的山脉让出一个小盆地,像一只巨型的水瓢。

按民间的说法,这水瓢不仅仅是外形,更有生财聚财的含义,即生财生得多多的,聚财聚得满满的。要不怎么到了小盆地的下方,桑江河谷又骤然收拢,为的是不让这里的财富流失。

进驻瓢里最早的居民为梁家和廖家,那是元朝末年的事。清乾隆六年(1741)属龙胜厅瓢里汛瓢里塘,1912年属龙胜县西团,1933年为正威乡正威村,1947年为正西乡正威村。1949年11月属于龙胜县西区,1952年5月属龙胜县五区,1958年8月属瓢里公社,为瓢里大队。1984年改为瓢里村。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里,面对种种天灾人祸就算再勤奋耕作,种田人能有个丰衣足食的光景就不错了,要攒下更多的财富只能是奢望。到了清末民初,瓢里一摇身变成龙胜最大的商埠,成为龙胜最繁忙的商品集散地,这只水瓢才真正成为金瓢银瓢,那是商品经济的功劳。

给瓢里带来转机的是逐渐活络起来的寻江(寻江的龙胜段叫桑江)水运,把瓢里与古宜(今三江县城)、长安(今融安县城)、柳州、梧州乃至更远的广东连接起来。

络绎不绝的货运乌篷船溯江而上,带着盐巴、小五金和带着有洋字的洋布、洋纱、洋火、洋油、洋碱等日用品到来,而回程则带着龙胜的茶油、桐油、药材等山货。尽管有时还采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但毕竟开辟了这里的商品市场,让半个龙胜从中受益。那时比起龙胜县城与桂林之间的货物往来全靠肩挑背驮,瓢里的水路运输显然便捷得多。难怪那时的瓢里被称为龙胜的“小上海”。

作为瓢里商业繁华的标志,商号、码头、货栈、客栈发展起来了,“老板”的称呼也流行起来。先是广东商人溯河而上抢占商机,而湖南商人则紧跟其后,粤东会馆、湖南会馆的建造便是佐证。瓢里商业的繁荣也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染布的,裁缝的、打铁的、酿酒的、打豆腐的、编油箩的、制木秤的等作坊相继出现。解放后,瓢里建起了龙胜最大的榨油厂,以致那蒸茶籽粉的湿润香气老远都能闻到,那圆形大铁桶嘭隆嘭隆从街上滚过的声音,成为瓢里榨油忙季特有的音乐。

瓢里街商铺和住房的建造整齐划一,街道笔直如同打了墨线,全是木结构骑楼,受到梧州、广州骑楼风貌的影响。从骑楼的楼道望去,往上能望到街头,往下能望见街尾。那些商铺的门全是竖门板的组合,一丈多高一块,早晨拆下来,平放作为货摊,打烊的时候,又一块块装上去,只留下一道小门进出。为保证防火安全,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有“小心火烛”的喊街声悠悠传来,成为瓢里的一大特色。这种骑楼,至今还有大量的遗存。

那时候到瓢里做生意的人不少,但大多来去匆匆,而货运的船工却成了瓢里的常客。但他们很少上街,泊了船就在河滩上做饭,在船上过夜,常常是一条乌篷船就是一家人。那些在船头撑竹篙或划桨的男人,一个个晒得黑黝黝的。那些船工的小孩,一个个腰上系着一个大葫芦,像今天的救生圈。船工都是成群结队出发,因为瓢里下游滩多水急,船上滩的时候常常要互为帮手,集体拉纤,结成一个独特的水上团队。那种唱着船工号子拉纤的情景,20世纪50年代初还能见到。直到1956年龙胜通了汽车,才彻底消失。虽然从此公路运输取代了水路运输,但那段艰难又辉煌的历史,成为故事流传下来。

商业的发展催生了以物资交流为主旨的会期活动。瓢里的三月二十三一度成为龙胜境内最热闹的会期之一。在物资并不丰富的过去,那一天沿街摆满了犁、耙、锄头、牛轭、耙藤、畚箕、箩筐等农具。毕竟是当年瓢里的狂欢节,人们除了买卖东西,还能看桂戏、彩调,听原生态的六甲歌。如今,瓢里又多了一个鱼宴节,打着桑江鱼的品牌,比起三月二十三会期,它更偏重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随着瓢里的商业中心往公路(321国道)两边转移,如今瓢里老街承载起休闲旅游的功能。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河边修起了平整的河堤和步道。广场和步道的墙上是表现当年瓢里水运的浮雕,侧耳细听,仿佛还有乌篷船笃笃的竹篙声隐隐传来。桂三高速(厦蓉高速桂林至三江段)公路与321国道隔河相望,在瓢里斜对面的小寨设立高速路出入口。

瓢里以滑石精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的生产经营也同样红火,而以罗汉果等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工业园区(上塘园区)也已经投产。工业富民富镇,这道新时代的课题,正变成新的战果源源不断地注入这个金瓢银瓢中。

(文:黄钟警 图:县委宣传部)

瓢里镇航拍图。

上篇:没有了
下篇:诗歌专栏:红军墓前祭红军
分享到

© 2020 今日龙胜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