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镇聚焦组织力提升,在建网格、强阵地、创载体三个方面下足功夫,积极构建党委指挥协调、支部统筹推进、党员带头落实的工作体系,有效实现以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一、织密网格, 以红色细胞提升基层治理运转效率
突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镇党委-村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链条,实现基层治理责任纵向到底,服务横向到边。一是建立扁平化指挥体系。按照“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村干包组、党员包户”的原则,整合283个“红色网格”,配备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网格管理员235名,以无职党员、村民小组长、公益性岗位人员为主体的网格信息员963名,实现镇级指令直达到组、组级信息直报到镇、政策措施直传到户。二是摸清全领域数据信息。按照治安维稳、巩固脱贫成果等工作要求,分类收集精确到户到人的数据信息,因地制宜绘制统一技术规则的“组地图”、“村地图”、“重点任务地图”,有效全面摸清、摸准家底,实现村情民情“一图清”、“一表清”,有力促进各项工作可量化、有抓手。三是靠前高精度服务群众。把各项中心工作任务分配至“末端网格”,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向一线延伸,推动治安防范关口、防返贫预警关口前移下沉,有效实现政务服务精准对接、推送,变“群众上门找”为“政府送上门”。
二、建强阵地,以组织覆盖擦亮基层治理和谐底色
强化对侗族传统“款组织”的“两个覆盖”,以交叉任职、活动联办、资源共享的方式,将“款场”转化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线阵地。一是用好火塘。建立党员干部定点联系工作制度,选派党员到各个火塘担任联络员“驻塘”指导,以群众认可的“聚款”、“立款”方式开展纠纷调解工作。二是用好鼓楼。充分尊重侗族群众在鼓楼聚会、议事的习俗,安排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担任“小款首”,以鼓楼为枢纽建立上下连通、分片包干的特色网格,实现“政策鼓楼讲、大事鼓楼商”。三是用好风雨桥。利用侗族地区的交通要道必有风雨桥的特点,将风雨桥作为重要的宣传阵地和检查关卡,有效推动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疫情防控、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2022年以来,以财政补贴一部分、集体经济支持一部分、群众集资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的办法,全镇新建、翻创15个火塘、19座风雨桥、8座鼓楼共42个“款场”,以“讲款”形式开展政策理论宣讲100多场次,以“聚款”形式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00多件。
三、创新载体,以文化传承扩宽基层治理共建路径
突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善颂善祷的优势,创新接地气、入人心的载体形式,积极构建跨区域、跨民族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一是搭好“文艺”舞台,强化共建理念。党支部牵头培育组建50多支以党员为核心的村、屯文艺队伍,引导少数民族艺人以山歌、舞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有力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二是树牢“先进”典型,落实共享理念。精心挖掘、培树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广泛群众基础、强烈感召力的先进典型,以琵琶歌、侗戏的形式广泛宣传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广大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尺、干有方向。三是办好“节庆”活动,提升共治水平。以联办“侗年”“鼓楼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为契机,推动“接边”村党支部定期碰头研判、共享信息,跨村共建应急救援队伍并常态化开展实战演练,全面深化联防、联宣、联治、联控、联管、联调、联打的水平。(作者系 伍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