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人大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以“人民民主、服务为民”为切入点,聚焦人民民主各环节,做到代表“民”选、众事“民”商、民事“民”定、事务“民”管、成效“民”评,把人民民主融入乡镇人大履职的全过程,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成为“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的成功实践。
一、主要做法
(一)发扬民主,锻造一批为民服务的好代表
一是服务乡村振兴,代表作表率。加强组织考察,充分尊重民意,在旅游发展带头人和回乡创业知识分子中依法选举产生一批服务乡村振兴好代表,成为传承保护龙脊梯田稻作文化和民族文化,打造“一路稻花上龙脊”精品线路和立体化“文旅+产业”的骨干力量,带头发展产业、美化家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建设“诗画龙脊”“福满金坑”等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振兴示范点,使100个村屯达到基本整治型村庄标准。余琼通代表带头开发特色民宿,带领群众传承梯田农耕和民族文化,作为大寨村代表走上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领奖台;潘宝玉代表提出的“以龙脊旅游为龙头,拉动龙胜全域旅游发展”的系列建议得以落实,成为龙脊旅游开发的“排头兵”,作为联合国的“减贫专家”,服务于东南亚的乡村旅游发展。
二是服务人民群众,代表贴民心。依法选举产生一批政治坚定、具有参政能力、服务社会热情高、工作绩效优的人大代表,构建了能力强、威信高、热心肠的代表队伍。侯琼枝代表发现景区道路损毁严重和道路管理相互推诿,向县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完善龙脊景区道路共建机制,推进景区道路高质量运行”建议后,积极协调修复公路和完善景区服务,获广泛好评。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解决了龙脊镇发展的系列问题。
(二)聚力打造代表履职平台,拓宽民主实践渠道
一是代表联络站延伸人民民主“触角”。龙脊镇人大实施“代表联络站+产业发展+民族团结”的联络站服务模式,把联络站功能渗透到群众生产生活中。对代表建议,联络站登记审核后,呈乡镇人大主席团或上级人大常委会审批后直达“一府一委两院”相关部门或机构办理,明确办结时限。有些建议要多方联动会商办理,加大投入保障快办。金江代表联络站汇聚五级人大代表的力量,激发了人民民主的活力,获评自治区级优秀代表联络站。
二是代表履职“三亮”,小小“联系卡”发挥大作用。龙脊镇人大着力强化人大代表“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诺”工作,建立代表民情联系卡,在代表家门口和代表联络站“亮”代表身份、职责、承诺。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向代表提出意见建议,代表围绕经济建设、重点工作、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履职担当,使“联系卡”成为选民联系代表“金钥匙”。潘忠友代表说:“‘联系卡’就是‘责任卡’,人大代表要让群众日子越过越好。”
(三)广察民情广纳民意,擦亮人民民主底色
一是“火塘访谈”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火塘是龙胜各族群众聚餐、议事和联欢的地方,也是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的地方。龙脊镇人大把代表履职的平台延伸到“火塘”,以此联系选民,开展走访调研,反馈代表建议落实情况,了解群众对代表建议办理的满意度。群众在火塘边向代表提出的建议,如:强化龙脊文化包装、龙脊传统建筑如何与时俱进、村寨垃圾污水实现全覆盖处理等建议得到落实,促使“火塘访谈”持续健康开展。“火塘访谈”,将重要“民生小事”上升为代表建议,成为代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载体,成为龙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缩影。
二是“寨老”正能量作用充分发挥。“寨老”习俗是龙脊乡村治理的传统做法,对良好社会秩序的维持发挥了积极作用,群众都有向“寨老”反映情况和诉求的传统。代表注重与“寨老”联系,收集民意,了解群众呼声;“寨老”还为解决龙脊民生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支招,协助联络站监督代表建议的落实,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如潘庭芳寨老提出“对民族文化实施立法保护”的建议得以落实,潘永胜寨老提出“旅游开发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等建议在旅游开发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主要成效
(一)代表履职能力“强”起来,推动立法工作结硕果
为确保梯田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永续利用,龙脊人大代表牵头提出开展民族文化保护、龙脊梯田保护的立法建议,纳入了县人大立法计划并切实开展工作。《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2021年实施后发挥重大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目前,《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和《龙胜各族自治县森林资源管理条例》修订工作正按计划推进。
(二)民主议事氛围“浓”起来,“两山”理论实践创新走在前
龙脊梯田农耕和民族文化是广西的重点旅游资源。人大代表听取群众呼声,带动群众谋划和发展旅游,用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世界梯田原乡”“民族生态博物馆”金字招牌;人大代表提出的系列发展龙脊旅游产业的意见得以采纳后,极大地改善了龙脊的旅游环境,丰富了龙脊的旅游内容。目前,龙脊镇打造出梯田观光游、民族节庆游、休闲度假游、“耦耕”体验游、绿色康养游等业态,代表和各族群众成为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龙脊梯田“一田生五金”(梯田流转有租金、梯田入股享股金、梯田务工挣现金、梯田维护得奖金、梯田旅游挣薪金),使梯田变景观、农家变民宿、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多年来,龙脊景区年接待游客都超过180万人次,成为全国民族文化和旅游研学基地、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大寨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最佳旅游乡村”,2019年村集体旅游分红达720万元。(下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