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村位于龙脊镇北部山区,因在金坑诸山寨中人口最多,规模居首,故名大寨。大寨村有大寨、新寨、田头寨、大虎山、壮界6个自然屯,15个村民小组。
大寨,原名白竹坪。明嘉靖二年(1523),由潘家迁建,原属兴安县辖区。1959年6月划归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公社管辖。后因人多地宽,寨子规模大,改称大寨。其坐落在一块高山洼地上,在千山万岭中算是一方难得的宝地,被瑶族的先祖看中。在古代,生活于岭南地区的瑶族称为莫瑶,龙胜红瑶属莫瑶的分支。大寨历史悠久,据《潘文鉴公墓碑》记:大寨村的大茅、田头、下步、状界、中禄、翁柳、翁江、余家的潘姓,原籍山东青州,因避战乱而南迁广西。他们的先辈来到广西后,先在全州、兴安县一带生活,后由义宁县迁至翁江、旧屋一带。其中一部分再由翁江、旧屋一带迁到白竹坪定居。《大寨红瑶潘公传》也有先祖入驻的叙述。
大寨村的红瑶有着光荣的斗争历史。早在明朝,大寨一带的瑶民就举行过反暴政斗争。1933年,龙胜爆发瑶胞起义,大寨村民众纷纷参加起义,被编入起义队伍的第三团(金坑团)。由中禄村瑶胞潘有林任团长,队伍达700余人。但如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一样,这次也未成功。
大寨在旅游业未开发前,是龙胜最贫困的山寨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在这里发现了金矿,金矿的开采使大寨火了一把,因此当地群众又把大寨亦称“金坑”。后随着公路的通达,旅游的开发,观光缆车的修建,使这些千百年来不起眼的梯田和近似原始的民风民俗成为“天下一绝”的旅游品牌。
大寨梯田属龙脊梯田景区中的核心景区之一,其气势恢弘,规模最为磅礴壮观。站在辽阔的梯田上,横看一丘丘梯田随山势回环流转,纵观一层层梯田随坡势起落跌宕。加上云山雾海,霞光彩虹的映衬,让人惊叹不已。大寨梯田主要景点在壮界、田头寨和金佛顶。“西山韶乐”,层层梯田像仙界的五线谱回荡天堂的乐章;“千层天梯”,重重叠叠的梯田直奔云天;“金佛顶”则像一尊弥勒佛金光闪闪。这里还有“金线串葫芦”“凤凰回头”“雄鹰展翅”和民间传说中的“双狮跳杠”“双龙抢宝”等景观,构成梦幻般的洞天福地。1994年,中央电视台在龙脊田景区拍摄电视记录片《龙脊》,播放后,世人始见龙脊梯田美景和丰富多彩的瑶族民俗民风。2007年大寨被评为“中国经典村落景观”,旅游业让大寨变成网红和名副其实的地球村。
自然景观的美妙,可以愉悦人的眼光,人文景观的魅力可以调动人的想象。大寨除了优美的梯田景观,还有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晒衣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将收藏在箱底的红衣、裙摆、头巾、坎肩、腰带等一一挂出,晒去湿气,晒去霉气,晒出瑶家的喜气、瑞气和运气。在瑶家那一排排的木楼长廊上,五彩缤纷的红瑶服饰载着生机与气韵,载着红瑶姑娘的智慧和技艺结晶,骄傲与自豪地挂了一层又一层,一件又件,浅红、深红、大红、殷红,如同一道道彩霞,红红相映,红红相生。在村里的露天歌舞场上,有展示国家级非遗项目——红瑶服饰制作的技艺专场。有“今天花胜去年红”的织花、绣花和蜡染的现场制作展示;有“百花红紫斗芳菲”的T台秀;有“朱霞焰焰山枝动”的瑶族歌舞表演,充满绮丽风华。那一缕山歌的柔情,那一声真诚的问候,歌醉人,情醉人。
红瑶因其妇女着红色锦衣(又叫饰衫)而得名。红瑶祖辈住在高山上,为了驱赶阴霾寒气,选中了太阳红和玫红鲜艳的颜色作为红瑶妇女的穿着服饰,以衬托姑娘的艳丽与青春气息。红瑶服饰绣着各种花鸟鱼虫兽的图案,头巾上绣着瑶王印、花衣上绣着虎爪印,那各种红瑶服饰丰富的织锦和绣花图案,以五彩斑斓、鲜艳精美著称,记录着他们民族生活的印记,珍藏着瑶族传统文化的精髓,铭记着红瑶这个族群的来历,成为红瑶最具民族特征的文化符号。特别是那上衫衣背上不可或缺且具有红瑶民族标志性的虎爪图案,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在很久以前,一个皇帝与其侍从在大山中打猎,突然窜出的一只老虎向皇帝扑去,皇帝搭箭射去,未中,便惊慌落马。在这危急关头,一个红瑶姑娘一箭把老虎射倒。得救的皇帝为了答谢姑娘,便砍下一只虎爪,在姑娘的衣背上留下一个印记,并说:“今后凡是衣背上有虎爪印记的人,上入朝堂可以不给天子行跪拜之礼,亦可免去每年的租税”。从此红瑶服饰上的虎爪图案,代代相传,成为红瑶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2014年“红瑶服饰”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
一年一度的“晒衣节”闻名遐迩。大寨村充分利用六月六“晒衣节”传统节庆活动和堪称“世界一绝”的梯田景观,让大寨村实现了华丽的蜕变,打响了“文化旅游牌”,成为了中国旅游品牌的一张名片。
(文/粟新民 图/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