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龙胜各族自治县以聚焦阵地建设、创新课堂形式、打造知行合一为抓手,按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的工作理念,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课堂教育、课外实践有机融合,深入开展青少年群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一、聚焦阵地建设,突出“实”字。
全县学校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方面。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实施校园文化“1141同心工程”,“希望工程1+1——幻方助学计划”,通过同心工程、希望工程,讲好中国故事,关爱困难学子,在全县师生的内心深处播下“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种子。目前,全县中小学利用“1141同心工程”共设置永久性少数民族大型宣传浮雕、壁画12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长廊200米,全国56个少数民族习俗知识永久性展板14块。通过“希望工程1+1——幻方助学计划”共资助了30名困难学生,资助资金15000元。
二、创新课堂形式,展现“活”字。
立足课堂主渠道,建立一套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的“五本五队八个一”形式,即编一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教材,组建民族文化五个表演队,开一节民族文化传承课,学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穿一套民族服装,传唱一首民族歌曲,跳一曲民族舞蹈,每年参加一场民族节庆活动,建一个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文化长廊(文化带,主题基地)工作机制,“上好五堂课”即上好一堂民族团结教育课,上好一堂民族团结表演课,上好一堂民族团结德育课,上好一堂民族团结劳技课,上好一堂民族团结班队课。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增强学生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自豪感,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度。
三、打造知行合一,凸显“新”字。
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成立了多个学生素养社团,包括书法、绘画、器乐、曲艺、舞蹈、民族体育、阅读、写作等社团。充分利用每天下午课后延服务时间,增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活跃学校文化生活,实现了各民族师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利用少先队队会,晨会,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知识竞赛、讲中华民族英雄故事,增进师生团结友爱的民族情愫;以每年四月份的读书节为抓手,打造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各民族学生汇聚一堂,全方位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县委统战部 刘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