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胜各族自治县司法局主动适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四新”换“四心”,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不断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一、运用新举措便民利民暖民心
(一)强化数字赋能,推出便民利民新举措。让“一网通”“零距离”引领服务群众新风尚,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是实现法律援助“全城通办”和网上办理。龙胜县司法局依托区司法厅统一建设的“广西法律服务网(12348广西法网)”“12348法律服务热线”等网络平台,推进法律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安排专人负责网上受理法律援助申请,指定律师网上解答法律咨询,推行法律援助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同时在桂林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之间建立起横向联通、纵向联动的互相协作运行机制,打破地域限制,推行市、县(区)全域内法律援助受理、审查一体化通办,为办事群众建起一条跨县申请的“快速路”,全面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全面建成远程会见系统。龙胜县司法局积极对接上级司法行政部门与监狱、戒毒部门,多方筹措资金,共投入26万余元在县司法局、10个乡(镇)司法所建成远程会见系统,实现服刑人员、戒毒人员与亲属远程探视、会见与交流,充分发挥亲情探视帮教作用。目前已成功远程会见20余人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监狱服刑人员、戒毒人员与家属或监护人实现可视化会面交谈,用一根小小的网线,搭建起监狱内外亲情沟通的“连心桥”。
(二)挖掘红色资源,打造法治宣传新阵地。县司法局充分挖掘红军长征红色资源,投入数十万元打造马堤万人界红色法治教育基地,一方面夯实基础建设,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融入红色体验区基础建设,在龙胜马堤万人界红色体验区域内建成巨型红军旗雕塑、宪法宣誓台、红色法治文化讲堂、法律图书角、习近平法治思想精句宣传栏、红色法治花圃、红军食堂、红色故事牌、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牌、法治宣传雕塑、红色法治宣传长廊等设施;一方面不断丰富教育资源,讲好法治故事,传播红色法治文化,广大青年学生、各族群众、党员以及各单位干部职工通过听解说、看展览、重走红军路、宪法宣誓、上党课、吃红军饭等活动,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接受深刻生动的法治教育,让红色法治文化入脑入心。
二、开辟新渠道广征民意顺民心
邀请相关单位负责人、县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案件当事人、服务对象及群众代表参加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建议。在局机关大门口设置意见箱,在办公楼大厅播放宣传视频,让前来办事的群众了解司法行政工作成绩、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意义、顽瘴痼疾整治内容及线索举报方式等,切实做到群众参与、汲取民智、了解民需。发挥家属协同作用,向全体司法行政干部家属发放《致全县司法行政干部家属的一封信》,号召干部家属全力支持司法行政工作,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共同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向前发展。
三、谋划新思路化解纠纷定民心
持续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通过“寨老调解”“评理+调解”的工作模式,帮助群众答疑释惑、化解纠纷。加强人民调解员培训,通过讲座、以会代训等方式提高调解员调解技能,教育引导广大调解员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灵活运用“背靠背分头调解”“心贴心释法说理”等调解技巧,有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率。2021年以来,全县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案件总数为429件,调解成功416件,成功率为96.97%;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29次,排查发现矛盾纠纷196件,预防纠纷发生156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
四、展现新作为办好实事得民心
牢记“司法为民”宗旨意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扎实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加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力度,加强特殊人群管控,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出减证便民措施,努力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动力,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
(黄传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