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我们有几年了,几乎每天都在思念他,特别在他生日和忌日临近的日子,想得心特别的生疼。所以每年这个时候,思念也特别强烈。每年我再忙都会在这两个日子里给他上香,想让那袅袅的轻烟把我的思念带到那边。每逢这时,母亲就会絮絮叨叨说,忌日才是他在那边的生日,你不用那么麻烦,但是我总是莫名地坚持下来,或许只想用一种方式缓解思念的苦吧。
解放前出生的父亲经历了太多的苦,在我们成家立业后,他没有享受过什么福就离开我们了,我心里总是觉得遗憾。也因此,从小在我心里就烙下执念,那就是赶快长大努力读书赶紧找工作,不要再连累艰难的父母。在挣工分那个年代,父亲总是忙着抢工分很晚才能到家,而年幼的我们在家里帮不上忙,心里总是干着急。那时候我六岁,看着辛苦的父亲,想着我也去挣工分养家吧。六岁那年的一天下午,因为在家呆着无聊,就跟着父亲去上工,那天的工是挑牛粪,看着父亲来回一个人挑着牛粪,其他劳动力多的家庭一下子就能挣到很多工分,于是我和生产队的队长伯伯说,伯,我也去挑,可以帮我爸爸算工分吗?伯说,小孩子不是劳动力,不能算。我说,那如果我挑的牛粪堆得和大人的一样高,可以算吗?伯说,也不算。我不说话,我心里想,我就挑来堆堆看,看看大家怎么说。于是用自己稚嫩的双肩和大人们一起来回把牛粪挑到到田里堆着,我硬是分开把我挑的牛粪堆在一处,和大人挑的分开堆,天快黑了,散工的时候,父亲见我卖力挑了那么多,估计觉得我那么小干了半天活很委屈,硬是让大伙一起和队长说情,算上一点,最后,队长说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算半个工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尽管那晚回到家,一家人只能煮着南瓜当晚饭,但还是很开心,终于为辛苦的父亲挣了半点工分。
后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父亲的劳动强度更大,因为母亲要担任乡村的民办教师(我觉得那时的民办教师很穷很穷),母亲无法分担家里太多的活,总是父亲从早到晚的割草,犁田耙田插秧收割,但是这样的日子对父亲来讲更自由一些,因为他可以自己支配时间,也是从那时候父亲喜欢上了饮酒,到后来变成了酒精中毒导致糖尿病诱发并发症。年轻时饮酒的父亲能说会道,爱唱山歌,干劲十足,早上上山割牛草前总是先咕噜咕噜喝上两口。一会功夫他就可以挑一担牛草回到家,那时他每个早晨割两担草,草越多第二年的肥料就更多。所以他养的牛那绝对是肥肥胖胖的,来年犁田我家的牛干完我家的活后,父亲还会兴高采烈地牵着它去帮邻居家的忙。我在那个季节的任务就是在他割第一担草回来时一定要把油茶做好。我们侗家的油茶做得很简单,把前一天晚上剩下的一点米饭用点猪油加热炒香,放点米花和黄豆,煮开的茶水一泡,和着一碗就吃,尽管每人可能只分到一小口来饭,但茶水一泡,米饭发胀,吃下以后经得住饥饿。父亲吃过茶后,又继续扛着扁担割草去了,我便在家里开始煮饭炒菜做早餐,其实那时有什么饭可做啊,虽然分田到户,家家户户自留的谷种不高产,每年基本是青黄不接,我做的早饭要么用糯米煮南瓜,要么就是一把小抓米煮红薯,然后多炒一点黄瓜冬瓜之类的蔬菜,做好了等着大人们回来一起吃,能充饥就好。直到九十年代初,杂交水稻推广后,全家人终于吃上了真正的米饭。
有段时间,父亲常被接一种活,那就是“和事佬”。过去我们民俗里有一种叫“拐婚”,男女青年通过走寨行歌坐夜自由恋爱后,托媒人提亲,但在家长不十分同意的情况下,男女青年相约为爱情决定在一起,然后选择在一个晚上约到另一方家里,另一方家里第二天马上要派人带上酒肉去说亲赔礼定日子办喜事。派去的人一定要能搞成事。于是能说会道善言彩语又喜欢助人为乐的父亲常常被首选,父亲凭三寸不烂之舌搞定了多起完美的婚姻,有时候我常常会担心,生怕父亲被人责骂,生怕他喝多酒坏了别人的美事,但每次看到父亲在和事后回来,肩上用木棍挑着一块猪肉一摇三晃从村尾晃到村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事成了,每当这种时候,父亲晃着那块肉开始约上他的伙伴晚上一起到家里分享他的和事经验和成果。现在想来,那种苦中作乐的感觉应该是他最快乐和自豪的。
与人为善,帮助他人的父亲还能医治蛇伤,这辈子我们无法继承他的衣钵,在农村干活有人被蛇咬伤,只要父亲收到信息都要赶到现场张罗救助,我经常半夜陪同父亲赶夜路救人,因为有时候父亲要在路上采草药,帮父亲打火把照明的任务就落在我肩上,干竹片和松槁火光照得宽,便于父亲寻药,除了寻药,父亲还要捉到一只小动物,靠这只小动物把蛇毒吸出来。有一次,我们一路上都找不到这只动物,父亲心急如焚,赶到现场观察了蛇咬的伤口后,父亲竟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嘴对着伤者的伤口就吸,一口一口地吸,吸完让主人帮用肥皂水给他漱口和对着伤口擦洗,直到处理好可以敷药了他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而我在一旁早已浑身发抖,我怕父亲吸出的蛇毒感染到他身上,后来对这样的事我总是心惊胆战,生怕父亲有个三长两短,但无论何时,只要乡亲有难求助到父亲这里,他总是二话不说就出门。也是和父亲经历过这样的事,才明白我的父亲的伟大!
小时候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里,喜欢和父亲学《增广贤文》,和他在煤油灯下看小人书。他喝多的时候就爱唱山歌,那山歌时而唱得悲伤时而唱得高兴,有时候年轻人行歌坐夜不好意思开歌堂,他老人家嘻癫癫地跑到年轻人中间去放开歌嘣两首,开了歌堂他也知道不搅年轻人的局,知趣地回家睡觉。倒是现在,我对这样的文化没能好好传承,因为父亲家风甚严,对我们的教育就是小孩子家要好好读书,将来走出大山才有出息。
想念起父亲,想成了泪花,念成了悲喜,无法释怀的亲情,从此成了生活中品不完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