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出“人民消防为人民”的新高度
千峰林立,万山连绵,地处越城岭腹地的龙胜,有“世界梯田原乡”之称。驰名中外的龙脊梯田是龙胜的地标,也是龙胜的代名词。龙胜是桂林旅游的亮点,然而却是桂林消防工作的难点。
现任龙胜各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长的李经纬,曾在桂林市城区消防救援大队工作过,对此感触很深。与城区不同,龙胜消防工作的重点在山高路远又布局分散的村寨,薄弱环节都隐藏在大山云雾弥漫的皱褶里。那里的村寨大多为连片的吊脚木楼,而且是依山势而建的“梯屋”,一旦失火,很容易造成“火烧连营”的恶果,农户的血汗和希望瞬间就被烧成黑炭,平日的莺歌燕舞一眨眼就化为焦土。在这里出警不是钻山沟就是爬坡,本该风驰电掣抢速度的消防车,却被大大小小的“之”字形公路所制约,警笛再响也无济于事。
李经纬还知道,这些民族村寨有不少还是国家级或区级的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它们是“天人合一”的诗意栖居的典型,其自然和低碳的营造方法,对于今天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它们是母亲的怀抱,是父亲的肩膀,是乡愁的寄托,是龙胜特有的旅游景观,是不可复制的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就凭这一点,我们也要好好地保护。
这就是严峻的现实,巨大的挑战。在龙胜,大山的峥嵘和磅礴更能让你感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伟大,而“人民消防为人民”的新高度,只能靠跋涉和攀登抵达。
这里是最能催生理想信念的地方,也是最能激发创造力的地方。请党和人民放心,龙胜的消防平安有我们!
消防工作的目标,是从源头上杜绝火灾的发生。做好消防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不同了,一切得按照龙胜的实际来规划和治理。仿佛他的名字是一种提示,龙胜消防救援这篇大文章,应该纵横捭阖,经纬分明,应该接龙胜地气,写出龙胜自己的特色。李经纬想,在我的任职内,一定要为多年来龙胜消防救援大队筚路蓝缕、宵衣旰食创下的基业增光,为“蓝焰”的荣誉添彩!
从大山汲取雄浑的力量,从学习、思考和调查研究中获得开拓进取的工作方向。李经纬向本大队老同志学习龙胜消防救援的经验和技术,比如扑救连片木楼火灾时如何控制火势,如何掀瓦、拆房,留出避免火龙漫延的消防间隔等等。他向龙胜本地干部请教如何与群众和谐相处,以保证消防工作卓有成效进行。龙脊镇党委唐书记告诉他:“与群众相处,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以诚相待。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是个人,谁都绕不过感情这道关。人非草木,岂能不领情?”这句话给李经纬启发很大,以致终生受用。
新的征程,从心开始。从指战员个人的真心、爱心、精心、细心开始,从消防救援大队的戮力同心开始。
◆在农村脱贫攻坚里大显身手
做好消防安全工作,防止住户因火灾致贫返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龙胜消防救援大队义不容辞的任务。
因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县委、县政府没有给龙胜消防救援大队分配扶贫包村任务。但在李经纬看来,全县119个行政村,都是他们消防工作应该包的村,全县千家万户都是他们的联系户,一户也不能落下!
于是,他们积极主动投入脱贫攻坚,尽力协助政府抓好农村消防工作,在脱贫攻坚中更好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而脱贫攻坚也为消防工作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他们借鉴脱贫攻坚的精准原则,为进一步落实“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工作方针精准施策。凭借脱贫攻坚政策,多方筹集资金,改路,改水,改电,进一步完善农村消防设施。借助脱贫攻坚的大气候,加大消防安全的宣传力度,做到执法与普法同步,治理与建设并举,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双管齐下。
做好全县消防工作的参谋,龙胜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各乡镇政府和派出所,对全县30户以上的村寨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工作。发现了歌舞升平背后火灾隐患上万处。有消防通道被长期占用,有电气设备老化,有不规范的电线连接,有抽油烟机长期未清洗结着厚厚的油垢,有用炭火熏制腊肉时的疏漏,有随意堆放屋边任由鸡扒、牛拖、羊扯乱成一团的柴草……或麻痹大意,或愚昧无知,或怠惰懒散,令人触目惊心和后怕。这一“揭短”不仅警醒了户主,也教育了隔壁邻舍。通过对上万处火灾隐患的整改,避免了火灾危险概率里多少个“万一”的发生。
由龙胜消防救援大队牵头,一个全方位、无缝隙,经天纬地铺开的消防安全宣传在持续开展。李经纬很会抓时间。因为雨季里消防的压力小些,在保证防汛的力量之后,大部分消防人员风雨兼程下乡下村进行消防安全宣传。他们以图片展览、广播、电视等方式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播放农村防火教育专题片,指导村寨建立消防宣传栏。他们发放的《农村防火知识教育手册》里,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春雷般的回声。他们还采用山歌对唱、琵琶歌弹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把“蓝焰”的声音唱得律清韵长,唱出了感奋和力量。
龙胜消防救援大队还注意通过细节发挥消防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制作有防火安全内容的画册、海报,台历,和有防火安全提示的纸巾盒、围裙等,让使用者抬头就能看到严肃的警示,伸手就能触摸到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可谓小物件,大主题,四两压千斤。
开展关爱服务和精准帮扶活动,让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人人懂得消防知识和用火安全。龙胜消防救援大队针对建档立卡户进行上门宣传、入户培训,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则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机制,为他们排查火灾隐患,帮他们打扫卫生,收拾房子。除了送慰问品,还跟他们聊天拉家常,给他们送上亲生儿女般的关怀和祝福。因为与群众的利益交融,本来严肃的公事公办变成了问寒问暖的抚慰;本来很理性的宣传教育,变成了浓浓的情,浓浓的爱,像火光一样在老人们的神经和血管里传导。
对此各族群众无不赞叹。挨家挨户排查火灾隐患,手把手指导安全用火用电,开天辟地只有共产党才想得到,真是功德无量。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人民群众送去党的关怀,龙胜消防救援大队指战员们感到无比自豪。
少一丝隐患,就多一片宽心;少一点丑陋,就多一份美丽。一个比较完整的农村消防体系建立起来了。龙胜消防救援大队还每月对村寨消防队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及演练。而对村寨防火安全的巡查,则成为消防救援大队常态化的工作。心里装着龙胜消防活地图,李经纬他们走村串寨,所到之处,检查消防水池的贮水情况,看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机泵、水带、水枪是否能正常使用,决不容忍沦为摆设。为此,一路巡查的消防救援大队指战员,还成了流动的考官。
他们是春天的使者,一路跋涉一路催开山村动人的笑容,“蓝焰”充满了亲和力和亲近感。救火时讲究留间隔的他们,这时候却追求亲密无间,与群众心贴心打成一片。
◆给“地球村”安上人防+技防的双保险
包括5个行政村在内的龙脊梯田景区,是龙胜旅游的龙头,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它们跌宕起伏的石板路被各色各样的旅游鞋磨光、踩凹,它们千回百转的田埂被猎新探奇的脚步踩矮、踏瘦。而龙脊梯田则用美丽的山光水色和春绿秋黄,把它们特有的灵性美、浪漫美和梦幻美,向各种肤色的游客展示。龙脊景区的防火安全,事关龙胜形象,具有国际影响。于是,它成为龙胜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
龙胜消防救援大队选中了平安村,让它在构建“安全标准化、监督流程化、基础信息化、岗位责任化”方面先行一步。为了让村寨防火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村民新建或改建房屋的时候,李经纬他们都提出留足消防间隔的建议。因为思想工作到位,每一次都得到村民的采纳。他们指导村民完善消防管理的村规民约,组建了一支28人的义务消防队,还确定4名鸣锣喊寨员。巡逻在霞光初照的早晨,锣声拉开梯田的云纱;巡逻在一帘帘月光的边缘,守护着这里诗一般平和温馨的梦境。比起用高音喇叭喊话,鸣锣喊寨的办法太土,但这才是本真的声音,是发自内心的声音。这铜锣声声像一段乐曲,让乡亲们产生一种心灵感应的充实,让游客从中感觉到这里民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人勤地不懒。群众跟上来了,社会正能量就充足了。2017年9月30日晚上,平安村一酒店因全镇停电,厨房人员忘记关燃器灶开关,致使来电时引起燃油自燃。村义务消防队随即用铜锣召来200多个村民,运用平时县消防大队传授的救火技能,只用38个灭火器和大约4立方的水,就干净利索地扑灭了这场大火。因团结协作、果断神速、处置得当,平安村义务消防员还在第二年自治区119晚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李经纬从中又得到新的启发。转变监管模式,实行消防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迫在眉睫。他的目光紧盯平安村的民宿。如果给民宿装上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岂不等于给龙脊旅游安上人防+技防的双保险?但一些老板怕出钱,一些老板嫌麻烦,一些老板有疑虑。李经纬他们不厌其烦地解释,苦口婆心地劝导,给他们细算消防安全带来的红利,并通过现场演示,让智能来说话,让敏感精确的报警器来回答。智慧消防建设在“平安酒店”、“五谷人家”“神龙堂”“望星阁”等五家民宿首先落地,李经纬还给它们的老板安装了智能云消防APP。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他景点民宿也来平安村“扫码”学习。如今,大寨红瑶村的民宿,这一系统的使用已进入倒计时。
同样是李经纬的热心引进,在国家级传统村落金竹壮寨,消防水炮成为这里消防器材家族的新成员。这种消防水炮水压大,能360度旋转,其消防水扬程远远超过吊脚木楼的高度。只要水炮一开,便是漫天而来的倾盆大雨。如今整个寨子按梯形地势安装多台水炮,有了吉祥圣水的护佑,那些屋前柱子上钉着“泰山石敢当”木牌的吊脚木楼,做梦都笑着醒来。
为了缩小消防设施的差距,金竹斜对面的龙脊古壮寨一个姓侯的村民牵头,发动村民募捐,还像化缘一样多方集资。那个由侯、廖、潘三姓组成的古壮寨,就像镌刻在它风雨桥上那幅出名的“三鱼共首图”石雕一样,三条唇齿相依、相濡以沫的鱼儿,就是今天这里消防安全共同体的写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上一流的梯田农艺景观。今天远离火灾的龙脊,仍然按照水稻生产的时间链种植旅游业的庄稼。色彩纷呈的开耕节、梳秧节、尝新节、晒衣节、丰收节等龙脊稻作文化亮点如约而来。你听:“一年一度又金秋,龙脊铜鼓报丰收。摘下月亮当禾剪,喜讯结成红绣球。” 以微笑做花瓣,以宁静、安谧做丝线缝制而成的龙脊红绣球,早已抛出它的地平线,抛过神州大地,抛过太平洋、大西洋,让更多的游客心仪龙脊。
◆一句“我们习惯了”浓缩着沐浴风雨的青春
作为龙胜消防救援大队的派出单位,龙脊消防站应运而生。人们终于知道谁是守护龙脊消防平安的中坚力量。他们是除火患,战烈火,抢大险,救大灾的无名英雄!
龙脊消防站值勤中队长助理吴思冰,自加入消防队伍以来,已经有16个春节没有回福建老家与家人团聚。从他穿上消防服的那一刻起,就做好了坚守的准备。为了提高村民的防火安全意识和防火自救能力,吴思冰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带领队员们挨家挨户巡查和宣传。16年的消防生涯,他参与各类灭火救援任务千余起,始终冲在最前线。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4次,优秀士兵3次,“灭火救援尖兵”称号6次。
2021年1月29日9时12分,县消防大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县城桂龙路方向一处民房发生火灾,9时19分龙脊消防站指战员赶到现场,随即铺开水带拿起水枪开战。但着火处烟气滚滚,情况不明,只有深入侦查才能精准应对,特别是有人员被困要尽快解救。说时迟,那时快,全副武装的朱城鑫主动请缨,追着指挥员箭一样冲进随时会发生煤气爆炸、楼顶垮塌的楼层。不是一时冲动,并非心血来潮,这义无反顾的抉择,是一种强大的信仰力量在支撑着他。他操纵手中的消防器材,使出浑身解数争分夺秒内攻灭火,一个个燃烧的火团向他砸来,他左右开弓一次次敏捷地蹬开,显现出平日练就的过硬本领。在大家的努力扑救下,不到一个小时就控制了火势,没有人员伤亡。朱城鑫的英勇善战令人钦佩,大家为队里新生力量的迅速成长感到高兴。朱城鑫没有愧对“装备技师”“三级消防士”和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他是湖北武穴人,从长江之畔来到龙脊,龙脊是他用生命大写忠诚的地方。
龙脊消防站指战员王焜是龙胜人,凭着执着的追求,终于考进了他向往已久的“火焰蓝”队伍。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熔铸在家乡的热土上,他有使不完的力气。2021年4月12日,三门镇达沙河口发生山体滑坡,有2人被埋压,身先士卒的王焜现场指挥搜救,到了不能再用挖机铲土的时候,就和其他指战员一起徒手清理,整整两天三夜,不敢有一丝松劲他们,挖伤了手指,磨破了手掌。王焜说不管多苦多累,消防救援队员要站到最后一班岗。王焜积极参加交通劝导志愿者活动,在参加创建文明县城的整治专项行动中,清理消防通道,拆除乱搭乱盖建筑,事事都在弘扬消防工作的崇高和壮美。
龙胜县救援大队指战员,男的个个生龙活虎,女的个个英姿飒爽。作为老大哥,李经纬说他们太纯朴可爱了。再苦再累再危险,他们的回答都是“我们习惯了!”
傍晚6点,消防指战员们正在吃饭,突然警铃大作,他们立马放下碗筷,跑向战斗服和装备,跑向鸣笛的消防车,直奔事故地点,却留下了一桌孤独的饭菜——“我们习惯了!”
有时还免不了尴尬,如遇到5公里拉练,洗澡洗到一半,警铃响了;厕所上到一半,警铃响了;头发剪到一半,警铃响了。为了让那遗憾的一半变成完成任务的圆满——“我们习惯了!”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练体能,练技能。高空滑绳、攀越救援、高温训练……常常练得手被磨破,疼得发抖。为了做一个合格的消防员——“我们习惯了!”
“只要是个人,谁都绕不过感情这道关。”但这些消防指战员却绕过了亲情这道关。谈到自己的父母,李经纬说每逢回东北探家,回来时送我上飞机,当过兵的父亲尚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而母亲红红的眼睛噙满了泪水。每当春节到来,指战员们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岗位,谁不把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默默地压在心底。消防大队的迎春联欢会上,亲人的电话打过来,谁不是两眼湿润地背过脸去接听,强抑住自己的激动!
(下转四版)
(上接三版)
一句“我们习惯了”,是对亲人的安慰。一句“我们习惯了”是对祖国和人民的回答。
一句朴实的语言,把所有的风雨和坎坷藐视;一句淡定的语言,让喧嚣的享乐主义黯然失色;一句波澜不惊的语言,成了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的浓缩;一句心境平和的语言,蕴涵着奉献的人生!
◆消防工作永远在路上
这几年龙胜消防工作连上中央电视台CCTV13《新闻直播间》栏目。第一次是2019年3月21日,电视台摄制组走进龙脊平安等地,对木结构建筑集中连片村寨的消防工作现状进行深入剖析,从村寨改造中遇到的困难、安装消防设施、修改调整现行消防法规的视角,真实地反映桂林消防的村寨防火工作。
第二次是2020年7月31日,中央电视台CCTV13新闻频道以《各地排查安全生产隐患》为总题,集中反映了龙胜对民宿消防隐患的督促整改。
第三次是2021年8月30日播出,内容为秋季防火安全,各地消防排查整治火灾隐患。节目集中反映龙胜加大社会面火灾隐患的排查力度,包括清理县城农贸市场消防通道,和对农贸市场消防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等内容。
一次又一次,都是龙胜消防救援大队的工作实录,一切都在路上。没有金杯、银杯,没有鲜花、绶带,但有在场群众的掌声和叫好声。不为金杯、银杯操劳,只为百姓的平安拼搏。战斗的青春是最美的青春,路上的风景是最美的风景。
消防工作没有一劳永逸。就算科技再进步,火的危险永远存在,消防安全常识一代一代都必须普及,这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生活智慧和精神支柱,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而消防救援队伍的培养和锤炼,则堪称一项世纪工程。因为这是一种风骨的锻造,是一种精神谱系的传承。
龙胜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是红军血战湘江后进入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挑拨红军与各族群众的关系,派遣特务一路焚烧红军宿营的村寨。面对严峻的形势,朱德总司令亲自颁发命令,让各兵团组建救火队,集合起敢死队的虎胆、尖刀连的钢刺,集合起村寨的水桶、脸盆一起待命,还用方位图标出救火取水的溪流、池塘和水井。红星压倒了妖火的疯狂气焰,村巷成了他们冲锋陷阵的坑道,哗哗的水花喷出井冈山的呐喊。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学党史,知党恩,铸思想,砥砺前行。龙胜消防救援大队全体指战员知道:红军的救火队,不就是今天消防救援队伍的前身吗?红军救火队的身影远去,但他们留在龙胜大地上闪光的脚印,无时不在召唤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