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南山好风光,我说伟江是画廊;宜居乡村产业美,幸福生活久久长。”在今年七月半山歌对唱活动中,伟江乡山歌协会会长蒙雪花开心地用苗家山歌描绘伟江新风貌。依托党的好政策,伟江乡于2020年实现整乡脱贫,正在大步迈向乡村振兴的步伐。
伟江乡自1987年从马堤乡划出建乡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生态立乡、农业稳乡、工业强乡、文化兴乡、民生安乡、依法治乡、旅游旺乡”的发展战略,全乡上下同心协力,砥砺前行,推动经济持续趋向较好较快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大幅度提高。
凝心聚力勇攻坚 同心奋斗梦终圆
“每一株厚朴都是摇钱树,现在每公斤厚朴药材能卖到10元,一亩地能种植200余棵厚朴,每棵每年能产生3-4元的经济效益,25亩的厚朴一年仅间伐就收入2万多元。”提起厚朴种植,伟江乡甘甲村厚朴种植大户激动地说道。自该村大力发展种植厚朴产业以来,曾经的穷山窝变成了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感谢国家,感谢脱贫攻坚好政策,让我们的老百姓的日子甜如蜜”,他幸福的说道。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伟江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自然优势和资源特色,丰富发展业态,以绿色发展引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全乡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截至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3554个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35.7%降至0,全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书写了高质量的脱贫攻坚答卷,为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打好产业“组合拳” 激活乡村“新动能”
“以前芭蕉芋是村民用来喂猪的高淀粉植物,有时也拿来磨粉做成芭蕉芋粉丝自己吃。后来有了政府的帮扶政策,芭蕉芋粉丝上了力源扶贫专柜,扩宽了销售渠道。村里也有了新产业,乡亲们致富奔小康又多了一条路子。”伟江乡里木村原支书石丹凤说道。
近年来,伟江乡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全产业链思维,将高山富硒产业打造成特色鲜明的农业支柱产业,坚持以发展“两茶一果”+特色养殖为主线,科学、有序引导群众种植油茶、茶叶、黄金梨、芭蕉芋,鼓励群众自主发展泥鳅、胡蜂等特色养殖,多产业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油茶种植产业,目前全乡油茶种植面积达1.8万亩。发展高山云雾茶产业,打造伟江有机茶品牌。种植高山黄金梨,发放梨苗6万株,惠及农户358户,打造“3月赏梨花,9月品香梨”的农旅发展模式。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形成“一村一品”,芭蕉芋成为全乡新兴特色产业,获得SC认证。
加大招商引资工业势能增长强劲
伟江乡通过重点引进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的招商方式,依托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水力、风力、石材、木材、矿产等资源,大力发展水电、风电、石材和木材加工等项目。全乡现有天河电站、碧林电站、汇林电站等水电站,企业有国家大型建设项目大唐风电项目、南山水电项目、鑫辉石材项目。
据悉,鑫辉石业有限责任公司自2011年经县政府招商引资落地伟江乡。自该企业入驻伟江后,为我乡带来兼具创税与就业双重效益,群众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仅2020年鑫辉石业就创税近4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余位,极大扩宽了群众的就业渠道,实现伟江乡就业形势稳定持续向好发展。
聚焦“生态+乡村旅游” 迸发创新活力
“依靠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住在深山的农民群众也吃上了旅游饭。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每天游客爆满,房间都被订满了。”甘甲村决支组的农家乐老板喜笑颜开。位于南山脚下的决支组,依托风景秀丽的南山牧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从最开始的1户发展到现在的30户,周末旅游高峰期间,每户农家乐平均接待游客达200余人,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多元化。
伟江乡境内自然风光壮丽秀美,山岭绵延,溪河遍布,无山不翠,有水皆清,旅游开发前景广阔。有著名的“伟江十景”:“南方呼伦贝尔”小南山草原风光、洋湾七层岩、潘寨风雨桥、布弄狮子山、伟江小三峡、下碧林瀑布、伟江梯田、千年红豆杉群、红三四水渠、岩山头石像等,是休闲度假避暑胜地。近年来伟江乡依托全域旅游大环线过境、南山旅游开发,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修村路、改危房,建广场、添路灯等一系列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让不少群众吃上了“旅游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换,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责任重大、影响深远。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我们更要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努力绘就美丽宜人、业兴人和、一域丰沃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伟江乡供稿)
鑫辉石业厂况全景。
新寨村辣椒喜获丰收。
伟江乡南山萝卜喜丰收。
南山牧场。
伟江集镇风貌改造完成后最新全景。
高要帮扶幸福大桥建设前。
高要帮扶幸福大桥建设后
新寨村坪腊组整屯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前
新寨村坪腊组整屯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后。